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中國音樂史——遠古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考察的知識點
1、 東漢以來,隨著各民族的內遷,音樂得到了廣泛的交流,在樂律方面純律和平均律在古琴與阮上得到了應用。
2、 樂府一詞,最早出現在山西臨潼秦始皇陵出土的銅鐘組部。
3、 漢武帝時李延年擔任協(xié)律都尉。
4、 樂府采集和改編的各地民間音樂,主要用于統(tǒng)治者的郊祭,朝會、宴饗等場合。對繼承和發(fā)揚民間音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5、 鼓吹樂:是以打擊樂器鼓和吹奏樂器簫、橫笛、笳、角等合奏的音樂,有時也有歌唱。
6、 相和歌:相和歌始于漢初,是我國北方流行的一種民間音樂,相和歌在發(fā)展過程當中與舞蹈結合起來,成為一種大型的歌舞曲,被成為相和大曲。例如《樂府詩集》里收集的《東門行》、《白頭吟》、《陌上?!贰?/p>
7、 清商樂:又稱商樂或者商歌,是一種娛樂性的民間音樂。
8、 漢百戲:漢百戲是多種民間藝術在宮廷中的總稱,內容有雜技、角抵、幻術、武術、歌舞、雜戲等。
9、 著名的西域樂人曹妙達、白智通、安未弱、蘇抵婆等在南北朝時期來到中原,五弦琵琶曲項琵琶篳篥,羯鼓等樂器在南北朝時期隨著中原與西域的交往傳入了內地。
10、 南北朝后期出現在中原地區(qū)的少數民族、西域及外國的音樂有鮮卑樂、龜茲樂、疏勒樂、西涼樂、高昌樂、康國樂、悅般樂、安國樂、高麗樂、天竺樂等,這些音樂的傳入,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并為我國民族音樂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11、 秦漢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作品主要有:《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描寫的是公元前四世紀聶政為父報仇刺死韓王的故事。晉代的嵇康善彈此曲。
12、 《酒狂》,相傳為阮籍所作。描寫的內容是作者對魏末司馬氏不滿情緒的反映。
13、 《碣石調·幽蘭》是唐代人手抄的一首古琴曲。原件現存日本,從譜前小序來看,為梁末隋初的古琴家丘明所傳。
14、 《胡笳十八拍》相傳為漢末蔡琰所作,內容描寫她本人的不幸遭遇和思鄉(xiāng)別子的心情。
15、 西漢時期的記譜法:西漢時期流行“聲曲折”的記譜法。
16、 我國現存最早的樂譜是古琴曲《碣石調·幽蘭》,用四千九百多個漢子記述弦名,悔位及左右手的談法的。近人稱之為“文字譜”。
17、 我國周代時期用三分損益法求出十二律,不少學者對律學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其中成績比較突出的有西漢的京房,南朝宋時期的何承天等人。
18、 京房,西漢律學家,元帝時被立為博士,他為探索傳統(tǒng)的十二律相還宮的問題,提出了“六十律”理論。
19、 何承天,南朝宋時代的無神論思想家山東人,在研究傳統(tǒng)十二律旋相還原宮問題中,發(fā)明了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
20、 荀勖(xu),晉代音樂家。“管口校正數”,用這種方法制出十二支標準笛,每支可以吹一個調,用于定音,也用于演奏。
21、 秦漢與魏晉南北朝的音樂論著主要集中在各朝代官方撰寫的史書中,如《史記》中的《樂書》、《律書》,《前漢書》中的《禮樂志》、《律歷志》,《后漢書》中《律歷志》,《晉書》、《魏書》、《宋書》、《南齊書》中的《樂志等》。
22、 秦漢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音樂家有李延年,蔡邕(yong),嵇(ji)康。
23、 李延年,西漢武帝時樂官,宦官曾為《漢郊祀歌》十九章配樂。
24、 蔡邕,東漢著名琴家,音樂理論家。創(chuàng)作作品有《游春》、《幽居》、《綠水》、《坐愁》、《秋思》等,這些作品被后人稱之為“蔡氏五弄”?,F存《神奇密譜》中的《秋月照茅亭》和《山中思友人》從題記看也是他的作品。他撰寫的《琴操》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作品的唯一輯著。
25、 嵇康,三國時期魏國的文學家,琴家、音樂評論家。所彈《廣陵散》聲調絕倫,創(chuàng)作的琴曲主要有《嵇氏四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風入松歌》。
加QQ群477500861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編制考試內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網校高清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