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復習熱點——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

一、知識梳理

(一)基本史實

1.重農抑商政策

(1)開始:商鞅變法明確規(guī)定了重農抑商的原則,是中國封建王朝基本的經濟政策。

(2)含義:強調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限制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3)目的:維護小農經濟,以確保徭役的征派和賦稅的征收,達到鞏固封建統(tǒng)治。

(4)影響

①前期:有利于農業(yè)的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國家統(tǒng)一。

②后期(明清):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是中國在近代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

(1)含義:明清時期實行的一種經濟政策,它禁止中國人民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

(2)目的:維護封建統(tǒng)治和自然經濟。

(3)表現(xiàn):

①明朝維護“朝貢”貿易體制,禁阻民間出洋貿易;主要是為了防止倭寇的侵擾

②清初“海禁”主要是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以后只開放廣州一處同外國通商,由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4)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侵略,維護了國家的安全,但隔斷了中西方正常的貿易往來,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中國日益封閉落后。

3.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fā)展

(1)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2)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的標志

明朝中后期在絲織業(yè)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如絲織業(yè)中心蘇州和杭州 ,絲織業(yè)手工工場里出現(xiàn)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式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這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另外在棉紡織業(yè)的中心松江和在廣東佛山鐵器制造業(yè)中也出現(xiàn)了。

(3)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表現(xiàn)在手工工場進一步擴大,分工更加細密,雇工數量更多,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qū)增多。)

(4)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的原因

①封建的自然經濟的阻礙(如:①農民極端貧困,購買力低下,國內市場狹窄 ;②地主和商人大量購田置地,不利于擴大再生產等)。

②重農抑商政策的限制。

③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等。

(二)能力提升

1.如何看待重農抑商政策

(1)積極作用:(前期)

①經濟上:有利于穩(wěn)定農業(yè)人口,推動農業(yè)發(fā)展,從而鞏固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對農民的控制,進而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封建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

(2)消極影響:(后期)

長期的重農抑商政策,使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它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從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2.如何看待“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

(1)積極作用:清政府試圖通過“閉關政策”,對內加固自身的統(tǒng)治,對外進行民族“自衛(wèi)”。

這種消極防御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wèi)作用等。

(2)消極作用:

①它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②它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它使封建自然經濟長期延續(xù),從而助長了封建統(tǒng)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等。

(3)啟示:一個國家不能夠關起門來搞發(fā)展,不能夠搞“閉關鎖國”;中國只有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才能夠不斷發(fā)展進步,才能夠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

(三)思維升華

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國”的相互關系

二、典型例題

1.《漢書•食貨志》記載:“賈人有市籍,及家屬,皆無得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貨。”該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經營范圍     B.增加賦稅收入

C.加強商人戶籍管理 D.保護小農經濟

1.【答案】D。

2.南宋學者葉適說。(三代)皆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到漢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認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興,抑末厚本,非正論也。”葉適的觀點是( )。

A.宋代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促進商業(yè)發(fā)展

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該政策存在弊端

C.經濟重心南移,促使人們經濟觀念轉變

D.表明義利兼顧的觀念成為當時主流思想

2.【答案】B。解析:材料中“扶持商賈,流通貨幣”“抑末厚本,非正論也”說明三代時期贊揚商業(yè)發(fā)展,漢代實行抑商政策導致非正論,材料中明顯是批判重農抑商政策,故B項正確;A中開始解體,錯誤,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C中經濟觀念轉移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D中成為主流思想說法錯誤。

3.《漢書•食貨志》記載:“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 )。

A.商人的逐利投機行為 B.實行重農抑商有其必要性

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耕女織方式的瓦解

3.【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對商人和農民的態(tài)度看出:作者對于商人沒經過農夫的勞苦就坐享其成感到不滿,實質上反映出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思想。A、C雖然在材料有所體現(xiàn),但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D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故選B。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史料一 (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

——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第1輯

史料二 即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藝能之無用,行者嘆至遠之無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維朽蠹于斷港荒岸之間。……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

——《論南洋事宜》

史料三 據史料記載,明神宗派出大批稅監(jiān)到各地橫征暴斂,幾乎是“無物不稅,無處不稅,無人不稅”,造成“商賈斷絕,城邑罷市”;清朝“關津有過路之稅,鎮(zhèn)集有落腳之稅”,正稅之外,還有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

根據史料總結影響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因素。

4.【參考答案】

(1)市場因素:農民貧困,購買力低;閉關政策很難形成海外市場;自然經濟的封閉性和頑固性造成國內市場狹窄。

(2)資金因素:重農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yè)的擴大再生產。

(3)政策因素: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商品征收重稅,并嚴格限制手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對外推行閉關政策,這都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4)政治因素:專制集權統(tǒng)治和傳統(tǒng)綱常禮教阻滯著社會結構的更新、變革。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479164364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臨近,推薦教師資格證網校高清課程(點擊購買中學、小學幼兒園,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免費試聽),關于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