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三、國民革命
1、開始的前提: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xiàn)
【重點問題突破】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xiàn)的過程
(1)1923年,中國共產黨發(fā)表了《中共中央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明確提出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2)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確立了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
(3)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國公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國民革命的開始: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動下,以“國民大革命”為口號,以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為目標的全國性革命運動開始。
3、高潮:1926年,北伐
4、失?。?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分別發(fā)動“四一二”和“七一五”政變,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失敗.也標志著國民革命的失敗。
5、教訓: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進行武裝斗爭。
四、南昌起義與井岡山道路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意義:打響了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
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意義: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道路,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3、井岡山道路
(1)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地點:湘贛邊)
(2)1927年10月,秋收起義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地區(qū),建立了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注意】結合課本“從1928——1930年”那段小字內容,了解建立了一系列根據(jù)地的核心是贛;結合課本《紅色根據(jù)地形勢圖》分析得出根據(jù)地主要是在南方,原因是受北伐的影響。
(3)井岡山道路(也叫“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道路)
①含義: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
②三要素: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jù)地建設。
③評價:井岡山道路是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范,科學地指出了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為中國革命在城市遭到失敗后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④標志: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