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關(guā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思想,往往都是以客觀題為主,也就是當題目出現(xiàn)時,我們能夠做到再認就可以了,諸子百家當中,儒家和墨家被韓非稱之為世之顯學,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墨家學派的思想觀點。
墨翟出身卑賤,常自稱是“鄙人”、“賤人”。他曾是個精于制造車、械的手工藝人。從思想傾向看,他代表著“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利益,他曾學習過儒家學派的內(nèi)容,但是,卻特別反對儒家重禮厚葬的繁文縟節(jié),以之為“靡財而貧民”,“傷生而害事”,所以“背周道而用夏政”,轉(zhuǎn)而批判儒家。因此,墨翟學于儒而不囿于儒,能夠自成一家。他是學術(shù)思想史上第一個批判儒家的思想家。那么,教招當中又考查哪些內(nèi)容呢?
1.教育作用---人性素絲說
墨翟闡述了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品性形成的影響。中國古代教育家論述教育作用時都離不開談人性,墨翟的貢獻則在于提出“素絲說”。他以素絲和染絲為喻,來說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變和形成。有一次,他見染絲而頗有感慨:“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畢)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
2.教育目的---培養(yǎng)兼士
“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理想決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人,這就是“兼士”或“賢士”。對此,墨翟曾提出過三條具體標準:“博乎道術(shù)”、“辯乎言談”、“厚乎德行”,即知識技能的要求、思維論辯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知識技能的要求是為了使兼士們投入社會實踐,有興利除害的實際能力;思維論辯的要求是為了通過兼士們的“上說下教”,去向社會推行其“兼愛”主張;道德的要求最為重要,這使兼士懂得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不分彼此、親疏、貴賤、貧富,都做到“饑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yǎng)之,死喪葬埋之”。
3.培養(yǎng)思維能力---三表法
墨家以為,人的認識與言談(理論和觀點)是否正確,需要有衡量標準,即所謂“言必立儀”,因此是非可明。于是提出應當懂得把握三條標準——“三表”:第一表,“有本之者”,立論要“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歷史的經(jīng)驗和知識;第二表,“有原之者”,立論還要“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依據(jù)民眾的經(jīng)歷,以廣見聞;第三表,“有用之者”,必須在社會實踐中檢驗思想與言論的正確與否,也就是“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人民百姓之利”。
4.教學方法
(1)主動:墨翟不滿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他認為,那種強調(diào)學生的知識和心理準備狀態(tài)的儒家教育方法,僅僅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種,而且它太不主動,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雖不叩必鳴”——即使人們不來請教,你也應該主動地上門去教。
(2)創(chuàng)造:孔丘曾自述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表明孔丘的特點是“述”,而非“作”。且不說“述”得好的東西其意義毫不亞于“作”,如孔丘述《六經(jīng)》,不啻在作,但從主觀愿望看,“述而不作”確有其保守的一面。墨翟批評儒家的“述而不作”,主張“古之善者則述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3)實踐:“行”是中國古代教育方法論中的重要范疇??浊鹬匦?,要求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對人則是“聽其言而觀其行”。但儒家所強調(diào)的行主要是指道德實踐,而且十分強調(diào)思想動機的問題,要求慎其獨處,或者以為一心一意于善,善就來了。墨翟則提出“合其志功而觀焉”。
(4)量力:墨翟是在中國教育史上首先明確提出“量力”這一教育方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時考慮學生的力之所能及。墨翟的量力要求具有兩方面含義。其一,就學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時進行幾方面的學習。其二,就學生的知識水平而言,應當量其力而教。他要求對學生“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編制考試內(nèi)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直播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shù)。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guān)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guān)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