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1.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初等教育階段需要解決的是( )。
A.信任對不信任
B.自主對羞怯懷疑
C.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D.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論。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jīng)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即嬰兒期、兒童早期、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其中題干中的初等教育階段對應的學齡期,本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勤奮感。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及由此帶來的長輩的認可和贊許。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反之就會產(chǎn)生自卑。信任感對不信任感是嬰兒期的發(fā)展任務,自主對羞怯懷疑是兒童早期的任務,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是青春期的發(fā)展任務,因此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走向成功必須經(jīng)歷三大境界:一者,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者,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中第二境界,相當于動作練習中的( )。
A.認知階段
B.聯(lián)系階段
C.高原階段
D.自動化階段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高原現(xiàn)象。高原現(xiàn)象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的現(xiàn)象。題干中,王國維第二境界就相當于我們說的高原現(xiàn)象。故本題選C。
3.用“海因茨偷藥”這一道德兩難故事問小明“為什么偷藥是不對的?”他的回答是“會被警察抓起來,會挨打”。據(jù)此可以判斷小明的道德認識發(fā)展水平處于( )。
A.前習俗水平
B.準習俗水平
C.習俗水平
D.后習俗水平
【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茽柌裉岢龅赖掳l(fā)展階段論,采用了“道德兩難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海因茨偷藥”的故事,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作出判斷。科爾伯格根據(jù)不同個體的回答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一水平包含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fā)展。其中前習俗水平第一階段是懲罰服從取向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只是因為恐懼懲罰而避免它,因而服從規(guī)范。兒童評定行為好壞著重于行為的結果,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題干中兒童認為偷藥不對是因為會被警察懲罰,所以符合前習俗水平。故本題選A。
4.自習課上,有同學竊竊私語,其他同學抬頭看了他們一眼,使他們感到很羞愧,立刻停止了說話,這是屬于( )課堂紀律類型。
A.教師促成
B.任務促成
C.集體促成
D.自我促成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課堂紀律類型。集體促進的紀律指的是在集體輿論和集體壓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體行為規(guī)范。本題強調的是集體對紀律的促成。選項A教師促成的紀律即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的班級行為規(guī)范。剛入學的兒童往往需要較多的監(jiān)督和指導,其課堂紀律主要是由教師制定的。選項B任務促成的紀律即某一具體任務對學生行為提出的具體要求。選項D自我促成的紀律簡單說就是自律,它是在個體自覺努力下由外部紀律內化而成的個體內部約束力。故本題選C。
5.一個學生過分害怕貓,我們可以讓他看貓的照片,找他談論貓,抱起貓,消除對貓的恐懼,屬于改變行為( )方法。
A.代幣獎勵法
B.行為塑造法
C.系統(tǒng)脫敏法
D.肯定性訓練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系統(tǒng)脫敏法。系統(tǒng)脫敏的含義是指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huán)境產(chǎn)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fā)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fā)生敏感反應。題干中,在學生身上一步步發(fā)展起來不害怕的情緒,采用的是系統(tǒng)脫敏法。故本題選C。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