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diǎn)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fèi)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14-15題。(7分)
西江月·頃在黃州①
蘇軾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②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注】①此詞為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其春夜行蘄水邊,過酒家,飲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枕臂醉臥少休。拂曉,見亂山攢擁,流水淙淙,宛如仙境,書此詞于橋柱上。②障泥:馬韉,垂于馬兩側(cè)以擋泥土。
1.“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兩句很精妙,請簡要賞析。(4分)
2.“可惜一溪風(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中的“瓊瑤”指什么?這兩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3分)
(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6-18題。(6分)
李白傳
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jīng)。自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cái)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yè)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diào)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diào)》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阻之。白益傲放,與賀之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jīng)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jié)度東南。白時臥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并洲,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jié)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B.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C.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D.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李母夢見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賦過人,才華橫溢。
B.賀知章很欣賞李白的詩才,感嘆他是遭貶的仙人。李白后經(jīng)賀知章的推薦,擔(dān)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現(xiàn)出放蕩不羈的個性,這說明李白是個決不“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人。
D.郭子儀曾有恩于李白。后來,李白受牽連下獄,郭子儀又請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diào)》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
答案及解析
1.【參考答案】
(1)側(cè)面描寫(或側(cè)面烘托):寫月下細(xì)浪漣漪層層涌起,空中云朵依稀,側(cè)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2)借景抒情,通過寫景營造出清爽明麗的意境,凸顯詩人愉悅之情。
(3)疊詞,“彌彌”“隱隱”表現(xiàn)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諧,瑯瑯上口,聲聲悅耳。
(4)對仗,“照野”對“橫空”,“彌彌”對“隱隱”,“淺浪”對“層霄”,對仗工整,富于音韻之美。
2.【參考答案】
瓊瑤:美玉。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運(yùn)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營造了一種水清、月明、夜靜、人喜的幽美、靜謐、純潔的意境。
3.C【解析】
承接前句“白長笑而去”,畫線句是以李白為主語。“嘗乘舟”意為(李白)曾經(jīng)乘著船。“乘”作謂語,“舟”作賓語,這樣就應(yīng)在“嘗乘舟”的前后停頓,排除A、D兩項(xiàng)。“金陵”是李白和崔宗之“至”的地點(diǎn),故“至金陵”中間不能斷開;“著宮錦袍”的主語是李白,而不是“金陵”;且“旁若無人”一詞不能斷開,故排除D項(xiàng)。
句子大意為:李白乘著船,曾經(jīng)與崔宗之一起從采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制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
故本題選C。
4.D【解析】
D項(xiàng),“郭子儀曾有恩于李白”張冠李戴,結(jié)合原文“初,白游并洲,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分析,李白漫游到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所以,原文為“李白有恩于郭子儀”,并非選項(xiàng)說的“郭子儀曾有恩于李白”。
故本題選D。
5.【參考答案】
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diào)》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
【解析】關(guān)鍵得分點(diǎn)為:“恥”,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羞辱;“之”,此;“摘”,指摘;“以”,目的連詞,用來,來。
【參考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jīng),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后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李白喜歡縱橫之術(shù),練習(xí)劍術(shù)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cái),樂于施舍。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shè)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dāng)時他的本領(lǐng)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xiàn)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為樂。于是向玄宗推薦了李白。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wù)摃r局國政。李白獻(xiàn)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并親手為他調(diào)勻肉湯,降旨任命李白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diào)》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实勖看蜗胍o李白官做,貴妃總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達(dá),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并稱為“飲酒八仙人”。后來他懇求回鄉(xiāng)。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華山,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不認(rèn)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么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為調(diào)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著硯臺,高力士幫著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奔馳;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xué)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著揚(yáng)長而去。李白乘著船,曾經(jīng)與崔宗之一起從采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制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tǒng)管東南地區(qū)。李白當(dāng)時高臥隱居于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為軍中幕僚。后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璘失敗后,李白受牽連被關(guān)在潯陽的監(jiān)獄中。當(dāng)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xué)說,在牛渚磯泛舟,帶著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dāng)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里。
提醒:點(diǎn)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fèi)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