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1.在學習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學習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之后,李老師讓前后桌每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班級學生的座位是按照她們的身材高矮編排而成的),談論三角形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同時,李老師告訴學生:“你們小組內部不僅只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也為你們小組的同伴學習負責”,學生立即談論起來:“晾衣架是三角形的”、“我家空調下的支架是三角形的”、“我的風箏是三角形的”。當學生討論時,李老師適時地介紹、引導,促使學生暢所欲言。
問題:請從教師觀角度,評析材料中教師的教學行為。
2.材料:
某學校語文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與學生一起設定了每個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目標,并簽定相關協(xié)議:如果分數(shù)不達標,學生就會受到懲罰,少一分會被語文老師用掃帚打十下。一次考試過后,語文老師按照協(xié)議對考試不達標的學生進行批評和懲罰,造成多名學生受輕傷。當時班里有一名達標的男同學看到語文老師懲罰同學,想去向校長反映此事,但被班里的紀律委員發(fā)現(xiàn)后告到語文老師那里。語文老師就在教室里打了這名男同學,導致其臉部受傷。學生回家后,有家長發(fā)現(xiàn)并了解此事,非常氣憤,隨后聯(lián)系其他學生的家長到學校,向校長反映此事并提出強烈的抗議。為了維護學校的聲譽,校長與家長們協(xié)商后決定,根據(jù)學生受傷程度,減免當年的學費,一部分學生減免了5000元,另一部分學生減免了3000元等。此事很快得以平息。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yè)道德角度,評析材料中老師的教學行為。
【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
材料中李老師的教學行為踐行了新課程下的教師觀,值得我們借鑒。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新課程下的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變。材料中該老師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由學生對自己及同伴的學習負責,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當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研究者。教師要開發(fā)教育資源,要有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課程進度和結構。材料中該老師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知識之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談論三角形在日常生活的作用,豐富課程的內容,進一步拓展課程。
(3)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啟發(fā)。材料中該老師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不斷引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課堂于學生。
總之,材料中老師的教育行為是正確的,我們要向他學習,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參考答案】
材料中老師的教學行為欠妥,違背了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相關要求,主要表現(xiàn)在:
(1)教書育人。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以分數(shù)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材料中的語文老師以提高學生語文成績?yōu)橛?,為學生設定目標,存在唯分數(shù)論的傾向,把提高分數(shù)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符合教書育人的要求。
(2)關愛學生。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材料中的語文老師在學生成績不達標時,會批評學生,甚至采取用掃帚打學生的方式懲罰學生,致使學生受傷,老師的做法不符合關愛學生的要求。
(3)愛國守法。要求教師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材料中的老師在學生成績不達標時拿掃帚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打想向校長反映情況的同學,致使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侵犯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權和人格尊嚴權,老師的法律意識淡薄,不符合愛國守法的要求。
(4)為人師表。要求教師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材料中語文老師打學生的行為給學生樹立了壞榜樣,學生的向師性可能致使學生學習老師粗暴的行為,嚴重違背老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要求。
綜上,材料中語文老師的行為值得我們反思,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加以規(guī)避。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