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生平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稱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
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出生于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yè)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xiāng)所在地的一所農(nóng)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也譯作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lián)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lián)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并獲兩枚列寧勛章、1枚紅星勛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
二、事實例證
1、立志從教【志向、理想、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的小學、中學生活,一直是在自己村里學校度過的。這是一座七年制的學校,雖然學校設施條件極為普通,但這里卻有一批較好的師資力量。這對從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是一個極好的環(huán)境。他的善良天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知識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寬。他在家經(jīng)常主動幫助父母鄰居做事,在學校里是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得到了當時校長伊萬·薩維奇和教務主任布師科夫斯基的重視和關懷。然而對他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啟蒙女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
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伙伴。蘇霍姆林斯基覺得這位女教師像一個女魔法師,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有人攝下了這樣的一個事件:
在山花爛漫、萬物生機昂然的季節(jié),有一天下午,安娜·薩莫伊洛英娜帶學生們來到了森林,這對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他平時就到這里來玩。但女教師的解說,讓他接觸了許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驚奇的東西;看這顆盛開的椴樹在幫助蜜蜂釀蜜;瞧那個蟻穴——過去是蘇霍姆林斯基出自惡作劇曾用棍子去捅它,而現(xiàn)在老師說這個蟻穴有回廊和廣場,有幼兒園和糧倉……原來是一個童話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師一起來,就不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這么多美好的東西。當孩子們領略了這大自然美好的風光,急沖沖準備回家的時候,她還有一新招:“孩子們,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采集些鮮花吧。當孩子們關心長輩的時候,長輩會感到高興,而鮮花——這是關懷和敬愛的標志。……”蘇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向往著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向往能像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圣職業(yè)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yè)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范院校,后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更多真題及資料請加小編微信66746005領取
2、“特殊獎勵”【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寬】
蘇霍姆林斯基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善于因勢利導,進行積極的鼓勵,激發(fā)學生心靈的火花。人們把這贊為“特殊獎勵”。
一次,蘇霍姆林斯基把12歲的兒子謝廖扎叫到眼前,給了兒子一把新鐵锨,并對他說:“兒子,你到地里去,量出一塊長寬各一百個腳掌的地塊,把它刨好。”兒子很高興地拿了鐵锨,來到地里就刨了起來。
在沒有用慣鐵锨之前,謝廖扎感到很費力。隨后干得越來越輕松了。可是待到他用鐵锨準備翻出最后一锨泥土時,鐵锨把折斷了。
謝廖扎回到家里,心里感到忐忑不安:父親一旦知道鐵锨壞了,會怎么說我呢?“爸爸,您可別怪罪我,”兒子說,“我讓家里失掉了東西。”“什么東西?”父親問。“鐵锨壞了。”這時,蘇霍姆林斯基并沒有責怪孩子,而是問:“你學會刨地了沒有?刨到最后,是覺得越來越費勁,還是感到越來越輕松了呢?”
孩子回答:“刨到最后,越來越輕松了。”這時蘇霍姆林斯基說:“看來你不是失,而是得”。孩子疑惑不解。他繼續(xù)說:“愿意勞動了,這就是最寶貴的收獲。”這時孩子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頓時平靜下來了。這不僅是精神上得到了一種愉悅,而且孩子從中看到了勞動的價值,樹立起了良好的勞動觀點。
3、反思失誤【反思、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
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過分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里放著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并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后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流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準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么淘氣了。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
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責這位學生的幾周之后的一天發(fā)生了。這天放學后,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這里,他準備把作業(yè)做完回家。當發(fā)現(xiàn)教室里只有老師和他兩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迫,急忙準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著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后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著回家了……
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于責罰,心里是多么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為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愿。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于發(fā)泄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后,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于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為后果的兒童,采取寬恕態(tài)度。他認為,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5、“不要死背”【素質(zhì)教育、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蘇霍姆林斯基擔任校長之后,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號,然而人們卻很少知道,觸發(fā)他產(chǎn)生這一思想的契機,卻是在一次聽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講課的課堂上。
一天上午,蘇霍姆林斯基同往常一樣,去聽一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的課。課堂上的最初幾分鐘,學生們正緊張地思索著老師提出的一個個問題。這位青年教師開始叫學生回答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認真地記錄下了學生的回答,可是學生們的回答,并不能讓他感到滿意。他發(fā)現(xiàn)學生使用的許多詞和詞組在他們的意識里,并沒有很鮮明的表象,跟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xiàn)象聯(lián)系不起來。學生們僅僅是重復別人的思想,讓人聽到的僅僅是一些被學生硬擠出來的、笨拙的、背誦下來的句子和詞組。它們的意思是什么,似乎學生并沒有搞清楚,蘇霍姆林斯基想:“為什么學生的回答總是那樣貧乏、蒼白無力、毫無表情呢?為什么在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兒童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這時課正在進行中,只聽見教師提示學生;“課后要復習,詞意、句式一定要記住,下節(jié)課提問……”聽到這里,蘇霍姆林斯基皺起了眉頭,思維再也集中不到聽課上了。
他想道,難道教學擺在學生面前的惟一任務就是識記、保持和再現(xiàn)?看來自己工作還存在缺陷,自己在實踐中已經(jīng)解決了的問題,還沒有及時推廣到廣大教師中間。這時一年級學生娜塔莎的一篇作文,在他頭腦中再次清晰地映現(xiàn)出來:
“這是夏天的事兒,刮了一陣大風,大風把一粒長著毛茸茸翅膀的種子帶到了草原上,種子落到了草原上的青草叢里,青草驚奇地問:‘這是誰呀’,種子說:‘這是帶翅膀的花兒。我準備在這兒,在草叢里生長。’青草高興地歡迎新來的鄰居。冬去春來,草兒發(fā)青了。在種子原來落下的地方,露出了一根粗壯的莖,在它的頂上,開出一朵朵黃色的花兒,它是那么鮮艷,就象一個小小的‘太陽’。‘啊!這原來是蒲公英呀!’青草說。”
這是帶學生觀察了花的形狀、顏色,花與花不同的特點,引導學生把陽光、花瓣、蜜蜂、樹枝、蝴蝶等這些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起來看,然后讓學生充分想象,自編出各種有關的故事。
學生能寫出這樣的作文,說明詞已進入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雖然表達還帶有給他們所講的童話故事的影響,但這是他們自己的語言。會思考已成為這類孩子的顯著特點。對于學習效果差的學生,總聽到一些教師議論是“愚笨”、學習不努力,現(xiàn)在看來,不能不說教師慣用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造成了孩子智能的局限,從而導致學生不會學習——不會觀察、思考、推論,只好依靠死記硬背?,F(xiàn)代學校的整個教學體系需要加以科學的改進,應當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鮮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語言和兒童的創(chuàng)造??磥斫處熢谡n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還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當!當!當!……”下課的鈴聲打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思考,可是現(xiàn)在他已想好了下次校務會議上的一個議題,這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思考”。他將要向全校師生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這個口號。
三、理論論據(jù)
1、作為一個教師、一個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類許多世紀以來所創(chuàng)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貴品德――對祖國和自由的熱愛、對人壓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現(xiàn)象的不妥協(xié)精神、為人們的幸福和自由這些崇高理想貢獻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靈中去。(第三卷305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愛的教育、熱愛】
2、智育對于人之必不可少,不僅是為了勞動,而且是為了精神生活的充實。……如果智慧只是被訓練去從事狹窄的職業(yè)勞動,那么生活就會變得貧乏、沉悶、遠離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局怯匾浴?/p>
3、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chǎn)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shù)次發(fā)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yè)心。【良心、道德】
4、只有在一個人將個人的命運融入祖國的命運之中的時候,他才會真正地展示出個人的才華,才會真正地珍惜自己的榮譽、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嚴。(第二卷243——244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國家】
5、只有在人類最有價值的智力財富成為學生的財富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智育?!緦W生的發(fā)展、智育】
6、只有日益深入地鉆研教學和教育過程的微妙細節(jié),只有不斷地開辟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境界,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成為教師的教師,才能為別人所信賴和尊重?!緦Q小⒎此?、終身學習】
7、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舅刭|(zhì)教育、全面發(fā)展、學生主體性】
8、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鹃L善救失、集體教育】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