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漢服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代表,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xiàn),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1.夏商周時期
中原華夏的服飾是上衣下裳,束發(fā)右衽。河南安陽出土的石雕奴隸主雕像,頭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領衣,下著裙,腰束大帶,扎裹腿,穿翹尖鞋。這大體反映了商代服飾的情況。周初制禮作樂,對貴族和平民階層的冠服制度作了詳細規(guī)定,統(tǒng)治者以嚴格的等級服裝來顯示自己的尊貴和威嚴。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這兩種服制,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秦漢時期
漢初承秦制,大體沿襲,直至東漢明帝時,始參照三代與秦的服制,確立了以冠帽為區(qū)別等級主要標志的冠服制度。服飾整體呈現(xiàn)凝重、典雅的風格。秦漢時期男子主要穿著一種寬衣大袖的袍服,基本上分為曲裾與直裾。前者即戰(zhàn)國時的深衣;后者又稱襜褕,除祭祀、朝會外,其它場合均可穿著。漢代服飾還有一個特點是實行佩綬制度。漢代婦女禮服是深衣,還有穿襦裙和褲,這種褲有點像現(xiàn)代的套褲,僅兩只褲管。她們一般都將頭發(fā)往后梳,綰成一個髻,樣式名目繁多,不可勝舉。貴族婦女頭上還插步搖、花釵作裝飾,奴婢則多以巾裹頭。
3.魏晉時期
魏晉南北朝籠冠大袖衫魏晉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這一時期的服飾特點主要是自然灑脫、清秀空疏。當時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者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醉心于褒衣博帶式的漢族服飾,開始穿著漢族服飾。后來原有的深衣形制在民間日益消亡,用巾帛裹頭是這個時期的主要首服。較為流行的是一種在小冠上加籠巾的籠冠。
4.隋唐時期
由于政治和經濟的穩(wěn)定和繁榮,使其能上承歷史服飾之源頭,下啟后世服飾制度之經道,所以,這一時期成為漢族服飾制度發(fā)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男子的常服為幞頭、袍衫、穿長靿靴。但此時的袍衫與前朝略有不同,式樣為圓領、右衽、窄袖、領袖裾無緣邊。此外,還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樣。唐代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衫是無袖單衣,功用吸汗,有對襟及右衽兩種。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后者就發(fā)展成了背子或半臂。
5.宋代
宋代的服飾,大體沿襲唐制,但在服裝式樣和名稱上略有差異。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樣有廣袖大身和窄袖緊身兩種。穿褙子和半臂的習慣極為普遍,服飾比較拘謹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鮮艷,給人以質樸、潔凈、淡雅之感。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