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綜合素質中的職業(yè)理念這一部分的知識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教育觀、學生觀以及教師觀。職業(yè)理念是歷年來綜合素質的試卷中必考的考點,分值大約占試卷總分的15%,不僅會在選擇題中進行考查,還有一道針對職業(yè)理念進行考查的材料分析題,因此要求在備考時不僅能夠理解,還要能夠準確地在試卷上呈現出來。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觀。教學觀與素質教育的內涵共同組成職業(yè)理念中的教育觀,是做材料分析題時會用到的知識點之一。教學觀共包括四個方面: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學習者為中心”也就是說要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教學中來,讓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其中,并且多創(chuàng)設智力操作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并加強訓練。在材料中,老師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自己主動的思考、動手實踐等都能體現這一方面。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這一條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簡單的把知識內容告訴學生,而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也就是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在指導學生了解學科特征的同時也要掌握學科研究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換句話說也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材料中,老師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動手實踐,或者是沒有老師學生也能進行學習等材料描述體現的正是這一方面。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主要是讓學生經歷過程,在經歷過程的時候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而且生活情境要生動形象且符合實際特點。但是并不意味著不要分數、不要尖子生,而是兩者兼顧??傊诮痰倪^程中要善于引導,教學的本質在于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因缺點而看不起學生,而是能夠看到對方的閃光點,這樣的材料體現的就是“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傳統(tǒng)的教學觀以學科為本位,這種教學理念的局限在于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而關注人的教學理念的表現則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也就是說關注人在材料中的表現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分數,而是能夠看到方方面面,包括學生的情感、人際關系、道德、心理等等多個方面。

【練習題】

1.王老師講完新課,詢問同學是否學會,班級里鴉雀無聲,王老師環(huán)視教室,這時小明回答:“會了”,王老師說:“好的”。于是王老師進行了接下來的教學任務,王老師的行為( )。

A.正確,與小明的互動體現了因材施教

B.正確,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

C.錯誤,未能踐行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

D.錯誤,只關注學科知識的學習

1.【答案】C。解析:王老師的授課主要是老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不夠,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雖然詢問了學生的意見,但是小明個人的回答不能代替大部分學生的意見,老師的這種互動流于形式,沒能踐行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

2.材料分析題

材料:

課堂上,由于是新教師,學生頗感新鮮,課堂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靜。教師向學生宣布學習的內容為《動物怎樣吃食物》。第一個內容即分析哺乳動物怎樣吃東西。教師提問:“什么是哺乳動物呢?”學生迫不及待地回答:“胎生,吃母奶長大。”(一個十分恰當的回答)教師滿意地笑了,正欲講:“那它們長大了吃什么?”不料學生小手依然林立。教師不明白了:“我還沒提問,你們干嘛舉手?”“老師,我們有問題!”教師微微皺眉,只得讓一名學生來提問。“請問人是哺乳動物嗎?”教師肯定了他的意見,可舉手的同學有增無減。無奈只得再叫一名學生。“聽說鴨嘴獸也是哺乳動物,它也是吃奶長大的嗎?”教師的臉開始泛白:“這節(jié)課不討論這個。”“可我們想知道”,學生不屈不撓地問。教師原先安排的程序全被學生的提問所打擾。顯然,最后教師是生氣了:“人坐在座位上是不會隨便亂問的,只有小動物才會這樣,現在我看誰變成小動物了。”課堂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同學們聽課的熱情遠遠沒有之前高漲了。

問題:請運用新課改的教育觀分析該教師的教育行為。

【參考答案】

該教師的做法違背了新課改下的教育觀,我們要引以為鑒。

首先,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倡導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材料中,老師只關注“回答恰當”的學生,而忽視了其他提出疑惑的同學,甚至變相不準學生發(fā)問。這樣的做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其次,新課改強調教學應該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尊重學生意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材料中,當學生提出不同意見時,教師并沒有及時解決,也沒有做到因勢利導,只是單純做了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第三,新課改強調教學應該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在教學中應提倡重結論的時候更重過程。材料中,教師忽視學生的特點和要求,只是照本宣科,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新課改強調教學應該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材料中,教師生氣不讓學生提問,學生聽課的熱情遠沒有之前高漲。說明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情緒變化,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積極性。

因此,作為教師,要踐行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觀,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緒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以上是對新課改教學觀的簡單介紹,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臨近,推薦教師資格證直播課程(點擊購買中學小學、幼兒園,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免費試聽),關于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