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1.下列選項中,對詩詞理解有誤的—項是( )。

  A.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賞析:詩人將繁華易盡的無可奈何、舊識重來的欣喜、惋惜傷感與通達欣慰交織在一起,融入花開花落、燕去燕來等景物中。

  B.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賞析:首聯(lián)回首往事,點明答謝之意。從空間和時間上寫出詩人貶謫地之偏,貶謫時間之久。

  C.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

  賞析:描寫了潁州西湖春水碧綠,流轉延綿的美好風光。

  D.中原亂,簪纓散,幾十收。

  賞析:“簪纓”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中原的局勢像女人拿掉發(fā)夾散開頭發(fā)一樣亂。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下列對詩句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交代時間、地點,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寫出人物內心的苦悶和矛盾。

  B.“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敘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寫詩人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飄零之感。

  C.“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一聯(lián)由景生情,形象鮮明,詩人憑欄遠望,故鄉(xiāng)卻為霧靄所隔,望不可見而生無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見。

  D.“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不說自己思念家鄉(xiāng),而說家鄉(xiāng)之水情深義重,戀戀不舍。詩人直接抒發(fā)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3.下列各項中,對《望岳》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全詩緊扣“望”字,從朝至暮,由近及遠,句句寫望岳登頂,熱情謳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偉氣勢。

  B.首聯(lián)以設問統(tǒng)領下文,以一望無際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聳入云、綿延不盡。

  C.頸聯(lián)寫細望所見,對仗工整。寫出了詩人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廣闊,也蘊含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D.尾聯(lián)似寫登山,實為明志,點明全詩主旨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切的雄心和氣概。

  4.學習《我愛這土地》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把握詩歌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難點);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把握詩歌的主題(重點)。以下對該教師的教學預設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擇了距離學生生活實際遠的知識點“象征意義”作為難點

  B.考慮了學情,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

  C.低估了學生的理解力,領會象征意義不應作為難點

  D.重視閱讀體驗,把有感情地朗誦作為本課重點

  5.下列詩句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賞析: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B.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賞析:以“一帆懸”之小景,寫出了“兩岸闊”之大景的神韻。

  C.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賞析:以十八字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早秋晚景圖。

  D.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賞析:雖為寫景,也表達出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參考答案】

  1.B【解析】

  B項,“點明答謝之意”的理解是錯誤的。首聯(lián)沒有點明答謝之意。

  故本題選B。

  2.D【解析】

  D項,“直接抒發(fā)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表述錯誤。作者借故鄉(xiāng)之水對我的依依不舍,間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故本題選D。

  3.A【解析】

  A項,“由近及遠”“望岳登頂”表述錯誤。應該是由遠而近,而且詩人也并沒有登上泰山。

  故本題選A。

  4.C【解析】

  《我愛這土地》的意象和象征意義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理解起來比較難,同時詩歌的朗讀體驗非常重要,因此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確定了教學重難點。ABD三項表述正確。

  C項,領會象征的意義,對初中學生來說,認知上不熟悉,要借助一些寫作背景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特色來理解,是理解上的難點,應作為難點。此項分析錯誤。

  故本題選C。

  5.C【解析】

  C項,“早秋”表述有誤,應為“深秋”。

  故本題選C。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