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不論在筆試考試還是面試考試中,教學設計都非常地重要。而在語文科目的考試中,文言文的教學設計往往是考生應試的難點,所以以一篇文言文設計為例來說明文言文課文的教學設計的注意事項。

以下是一篇高一語文必修中的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字詞和特殊文言句式。

2,引導學生透徹、清晰、深刻地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初步培養(yǎng)學生“經世濟民”的政治胸襟。

3,繼續(xù)學習孟子高超的論辯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徹、清晰、深刻地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

難點:準確理解“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初步感知

1,初中時我們曾學過孟子的文章,他的文章說理往往具有什么特點?請舉例。

明確:孟子的文章善用比喻和排比,說理形象生動而且很有氣勢,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等(學生齊背誦)。

解析:溫故知新導入較為平庸,對于高中生來說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但是也可以采取圖片、多媒體、歌曲等導入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孟子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標題的意思是——我(梁惠王)對于治理國家。此文是不是也具有孟子文章的一貫特點呢?它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議論的呢?

請三位同學輪讀課文,注意正音,并重點思考文章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議論的。

(1)曳兵(ye)勝食(sheng)數罟(cugu)灣池(wu)衣帛(yibo)雞豚(tun)狗彘(zhi)

庠序(xiang)餓莩(piao)

(2)文章主要圍繞“民不加多”展開論述。

(復習誦讀孟子的文章導入,喚起學生原有知識儲備,這是建構新知識的基礎,是此課教學的起點。)

(二)深入研讀:民不加多,何也?

假如時光倒流,我們又回到了孟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并且你就是當時的一個小民,你愿意往梁惠王那里跑嗎?何也?請結合注釋自讀課文并思考。

解析:這種形式較為新穎有趣

點撥:

1,少數人愿意往梁惠王處跑:梁惠王移民移粟,似乎比鄰國之君更關心百姓的生死。

2,多數人不愿意往梁惠王處跑:

(1)河內兇,移民、移粟。

①兇,收成不好,荒年。為什么會有荒年?是天災還是人禍?從后文“不違農時”“勿奪其時”看,不排除“人禍”的可能。

②移民、移粟。“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給其老稚之不能移者o”人非“物”,安土重遷,豈能說移就移?

(2)王好戰(zhàn)。“民加多”不是梁惠王的真正目的,他的真正目的是成就霸業(yè)。想成就霸業(yè),所以急需“民加多”以便幫助他去攻打他國。因此,梁惠王沒有真正關心百姓的死活,他只是把百姓作為戰(zhàn)爭的工具,你若跑到他那里去,遲早是要被拉去打仗的。

(3)違農時,數罟入,斧斤入……

孟子的言論是有針對性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不違農時……斧斤以時入山林”判斷,梁惠王平時的為政可能是不注意老百姓的生產的??赡軙驊?zhàn)爭、修城池、建筑宮殿等隨時拉“民”去服勞役,從而影響農時:捕魚,砍樹等,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也沒有注意可持續(xù)發(fā)展。結果,弄得百姓食不得其飽,住無其房《沒有木材蓋房子》,死無其棺《沒有木材做棺槨》。這樣的環(huán)境,不是養(yǎng)人的所在。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罪歲。

豐收的年月,糧食吃不完,沒能施行“檢”的制度,政府以合理的價格收購糧食,而讓它們白白地給豬狗吃掉;遇上荒年,餓殍遍野,卻不能夠施行“發(fā)”的制度,政府出面把糧食以平價發(fā)放給百姓賑災。百姓死了,卻怪罪年成不好。

(不愿往梁惠王處跑的前兩條理由,學生容易找到也容易理解,而后兩條則需要老師點撥和引導。當然,也可將后兩條理由留待學生理解了孟子的為政措施之后再引導學生理解。)

小結:梁惠王之于國,所謂的“盡心”,只是自欺欺人,是“五十步笑百步”。與鄰國之君相比,本質是一樣的,并沒有從根本上愛民。所以,一般人不會往他那里跑。

(學生在初中階段曾學習此文前三段內容,字詞教學只需稍注意“甲”“兵”“走”等即可。)

(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員小民,便于學生進入文本,從而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梁惠王“民不加多”的主要原因還是他沒有真正“盡心”。)

解析:文言文的講解逐漸進行,為了使考生看到較為詳細的的教學過程,在真正考試的時候,不需要如此詳細的教案,只需寫清步驟即可。

(三)深入研讀:如何使民加多?

過渡:只要看清了梁惠王的本質,一般人是不會跑到他那里去的,所以他那樣做是無法“使民加多”的。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民加多”呢?

1,假如你當時真的沒有往梁惠王處跑,倒跑到孟子那里去拜孟子為師了。你能把孟子“使民加多”的措施歸納一下嗎?分幾步走,每步具體怎么做?這樣做了有什么效果?能給我們解說F嗎?默讀末段并思考。

思考討論后明確:

(1)王道之始:

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2)數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3)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2)王道之成:

1)五畝之宅,樹桑——五十者衣帛矣。

2)畜雞豚狗彘,無失其時——七十者食肉矣。

3)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無饑矣。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矣。

2,“王道之始”與“王道之成”有什么關系?他們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

(1)王道之始,主要解決了生和死的問題,即“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飲食宮室所以養(yǎng)生,祭祀棺槨所以送死,皆民所急而不可無者。今皆有以資之,則人無所恨矣。”

生的物質基礎是吃和住。死更是大事情,“死生也大矣”,解決好死的最基本條件是能夠入土為安,入土需要棺槨。顏回死后沒有棺槨,其父親希望孔子把車賣了給顏回購置棺槨??梢娝烙泄讟?,對那時的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2)王道之成,不但解決了生死問題,還使民有教,使百姓懂得孝悌,老人可以過上比較好的生活——衣帛食肉。孟子這里尤其強調年齡問題——五十者、七十者、頒白者??梢?ldquo;王道之成”更強調老年人的“老有所養(yǎng)”。要“老有所養(yǎng)”,物質是基礎,但更需“申之以孝悌”,“申”,是反復叮嚀的意思,可見孝悌才是重中之重。這與儒家思想對孝悌的重視是一脈相承的,因為孝悌是“仁之本”,孝悌而“好犯上,未之有”,不犯上,自然安定了。另外,民老有所養(yǎng),沒有后顧之憂,這是令人向往的。就是現今社會,我們也在努力朝這個方向發(fā)展——我們現在仍不斷建立和完善養(yǎng)老、醫(yī)療等各種制度就是這樣的追求。就是現在,沒有后顧之憂的工作單位總是令人向往的,比如我們渴望退休后有退休金,生病了有醫(yī)療費等。自然,沒有后顧之憂的國家,誰不愿意去呢?所以,孟子的“王道之成”,表面上強調的是“孝悌”,使老人享受到好處,實際上它恰恰有利于“民加多”。這與孔子的“修文德以來之”思想是—脈相承的。

總之,“王道之始”的三條措施分別是“農、漁、林”,主要強調“不擾民”;“王道之成”四條措施分別是“紡、蓄、農、教”,既強調“不擾民”,又強調“制民產”,還強調“興教育,治禮儀”。因此,前者是王道的初步措施,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王道的根本措施,是前者的深化。

鞏固提高 3,比賽背誦“不違農時……未之有也”。

(這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學生的學習容易淺嘗輒止,老師的教學也容易一滑而過。所以,老師要相機引導學生在這里停下來,放慢學習的腳步,好好琢磨“五十者、七十者、頒白者、黎民”等詞,理解“王道之成”強調的是使民“老有所養(yǎng)”“老而無憂”,強調的是“孝悌”,強調的是“教民”——其內涵正是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因此達到“使民加多”,最終實現梁惠王的霸業(yè)。)

探究:孟子的論辯藝術

在你看來,梁惠王會采納孟子的建議嗎?為什么?

討論后明確,有兩種可能:

1,會采納孟子的建議:

(1)孟子說得很有道理,說梁惠王與鄰國本質相同“以戰(zhàn)喻”,既形象生動又含蓄,很有說服力,梁惠王能夠認真聽取孟子的建議。

(2)孟子是順著梁惠王的思路提的建議,“民加多”是梁惠王最迫切的希望。孟子在講述王道之始的三條措施和王道之成的四條措施時,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讓人不得不相信按孟子所說的去做是能夠“使民加多”的。

(3)孟子描繪的政治藍圖比較誘人,同時又有對比(罪歲,則民不至:愛民,則民至),所以梁惠王應該會采納孟子的建議。

2,不會采納孟子的建議:

(1)梁惠王希望“民加多”的愿望比較迫切,但他或許沒有耐心施行孟子的建議。

(2)當時國際形勢,容不得梁惠王按孟子建議行事。(相機補充歷史背景。)

(這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高超的論辯藝術。)

解析:實際并不需要寫出討論的可能,只需寫出討論問題即可

(五)走出文本:探究現實意義

梁惠王當年是否采納了孟子的建議都沒關系,因為那畢竟是過去的事了,與我們的關系不大了。現在我們關心的是,你作為孟老夫子的嫡傳弟子,跟隨孟老夫子刻苦學習多年,今天突然通過時光隧道,又回到了21世紀的地球,你覺得你跟隨你師傅所學的什么“民本”思想啊、什么“仁政”思想啊,對現在的中國乃至世界有用嗎?

(六)作業(yè)

熟讀全文,背誦“不違農時……未之有也”。

解析:這類作業(yè)太過單一,可加入探究,搜素等作業(yè)以豐富教學設計。

七、板書設計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編制考試內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直播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