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沈心工(1870-1947)

學堂樂歌作者、音樂教育家。原名沈慶鴻,筆名心工,上海人,我國最早編寫樂歌教材的作者之一。1902年赴日本學習、考察,并與曾志忞創(chuàng)辦“音樂講習會”,1903年回國。沈心工是我國最早對中小學及學前兒童特點編寫音樂教科書的音樂家。

代表作品:歌曲集——1904年《學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陸續(xù)出版《重編學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國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兒童歌曲——《體操——兵操》(又《男兒志氣高》,創(chuàng)作與1902年,是他留學日本期間的處女作,也是中國第一首填詞歌曲 )、《鐵匠》、《竹馬》等。

宣傳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愛國思想——《何日醒》、《革命軍》、《美哉中華》

自己的創(chuàng)作——《革命必先革人心》、《軍人的槍彈》、《黃河》、《采蓮曲》、《今虞琴社社歌》、《輟悼歌》

★李叔同(1880-1942)

學堂樂歌作者,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早期話劇活動家。原名文濤,又名岸,字叔同,隨著思想及環(huán)境變化而啟用的名號甚多,如李哀、李岸、李息、息霜、弘一等250有余。 李叔同多才多藝、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無所不能。繪畫上擅長木炭素描、油畫、水彩畫、中國畫、廣告、木刻等。他是中國油畫、廣告畫、和木刻的先驅之一。1906年在日本編印出版中國第一份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同年,與曾孝谷、歐陽予倩等在日本創(chuàng)立我國最早的話劇演出團體“春柳社”,并在次年2月公演話劇《茶花女》中扮演主角,是中國話劇史上飾演茶花女的第一人。1911年畢業(yè)回國,曾任《太平洋報》文藝編輯。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

代表作品:歌曲集——《國學唱歌集》、《李叔同歌曲集》

歌曲——《祖國歌》、《出軍歌》、《春景》、《送別》、《西湖》、《歸燕》、《采蓮》、《秋夜》、《隋堤柳》

自己創(chuàng)作——《春游》(三聲部合唱,我國最早的合唱作品)、《留別》、《早秋》、

《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歌》、《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歌》、《廈門第一屆運動大會歌》、 《送別》原名《故人送別》,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

★曾志忞(1878-1929)

號澤民,又名澤霖,生于上海,他于1901年赴日本留學,主攻法律。1903年如東京音樂學校學習,曾參加沈心工發(fā)起的“音樂講習會”。1904年他將該組織改建為“亞雅音樂會”。1905年他與朱少屏組織了類似業(yè)余音樂學校的“國民音樂會”。1907年學成回國后,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一所半工半讀式的“上海貧兒院”,并在其中設“音樂部”,組織了約四十人的管弦樂隊。

他的音樂活動可歸為三個方面:

(1)致力于開發(fā)普及音樂的社會活動。

(2)致力于學堂樂歌的編寫,有《練兵》、《游春》、《揚子江》、《海戰(zhàn)》、《新》、《秋蟲》等作品。

編印了《教育唱歌集》。

(3)致力于音樂方面的著述,這是他最重要的貢獻,出版了《樂理大意》、《唱歌及教授初學者》、《樂典教科書》(這是我國最早出版的一本較完備的,系統(tǒng)介紹西方音樂體系的樂理教科書),《音樂全書》、《和聲略意》,并發(fā)表《音樂教育論》論文。他在我國早期音樂教育中起到較大的積極作用。

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輔導內部資料、內部測試題
教師招聘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線上報名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