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教育學必考人物之孟子教育思想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私學興起,在私學中影響較大的有四家: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中儒家和墨家被稱為“顯學”。提到儒家,必不可少的三個人是孔子、孟子和荀子。接下來,中公教育馬小芳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思孟學派
孟子,名柯,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為僅次于孔子的“亞圣”。人們通常把子思和孟軻視為一派,這就是著名的思孟學派。思孟學派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資料是《孟子》一書。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張是勸說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
(二)“性善論”——教育理論的基礎
孟子認為人性生來就是善的,有不學而能的“良能”和不慮而知的“良知”。從“性善論”出發(fā),孟子認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但 是,僅有這些“善端”是不夠的,必須加以擴充,使之達到完善的境地。因此,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賦的善端加以保持、培養(yǎng)、擴充、發(fā)展,或把已經(jīng)喪失的善端 找回來,啟發(fā)人們恢復天賦的善良本性,使之成為道德上的“完人。”
(三)“明人倫”與教育目的
孟子認為辦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所謂的“人倫”就是五對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倫理道德為基本教育內(nèi)容,以“孝悌”為倫理道德基礎的教育。
(四)“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孟子,他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首先,“大丈夫”有高尚的氣節(jié)。其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氣。
(五)教學思想
1.深造自得:孟子認為知識的學習,并非從外而來,必須經(jīng)過自己主動自覺地努力鉆研,才能徹底領悟。所以,學習中特別重要的是由感性學習到理性思維的轉(zhuǎn)化。“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盈科而進:“盈科而后進”指出了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
3.教亦多術:對不同情形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法。
4.專心致志: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六)社會分工與教育
分工思想是孟軻的重要經(jīng)濟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論中重要的基礎思想。他認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是必要的。
推薦:
教師編制考試輔導內(nèi)部資料、內(nèi)部測試題
教師招聘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jīng)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