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從中日甲午戰(zhàn)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一、中日甲午戰(zhàn)爭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侵華是蓄謀已久的基本國策。
(解析:日本明治維新后,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但由于改革不徹底,封建殘余濃厚,國內市場狹小,日本需要從侵略擴張中尋找出路,因此制定了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②具體原因:日本國內爆發(fā)了經濟危機。
③導火線:朝鮮東學黨起義
2、過程:
①開始的標志:日本在朝鮮半島豐島海面偷襲清軍運兵船,甲午戰(zhàn)爭開始。
②結果: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3、《馬關條約》主要內容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領土主權)
②賠償日軍軍費兩億兩白銀(是中國財政不堪重負)
③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最里面為重慶)
④允許日本在華設廠(列強對中國侵略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變化,影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是《馬關條約》所有條款中危害最嚴重的一項)
4、《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危害
通過內容分析可以得出《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后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條約。
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序幕是:三國干涉還遼。三國指俄國、德國和法國)
③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財政的負擔,使之不得不轉借外債,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
④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⑤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二、義和團運動
1、興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國民族危機大大加劇(體現了中國當時主要矛盾的變化:階級矛盾——民族矛盾)
②具體原因:山東、直隸等地洋教勢力猖獗。
2、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
3、口號:扶清滅洋
【重點問題突破】“扶清滅洋”口號分析
(1)突出反映了中華民族和外國帝國主義的矛盾上升為中國主要矛盾。
(2)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出自農民階級樸素的愛國熱情和對外侵略的義憤,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有能力分辨出帝國主義侵略和清政府反動統(tǒng)治之間的關系。
(3)“滅洋”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體現了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的精神,但是他們也沒有能力辨別外來侵略和西方現金文明成果,盲目排外,與中國近代化的趨勢相違背。
4、失敗原因:
(1)主觀原因(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①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
②沒有先進思想指導
③采用了封建迷信的手段
(2)客觀原因:遭到了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zhèn)壓。
5、歷史意義
義和團運動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清王朝的改革運動。
三、八國聯軍侵華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②借口:“救助駐華使館,并助中國剿匪”
2、危害:
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
②巨額賠款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③在北京設立的使館區(qū)成為列強侵華的大本營。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