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學科教學論知識的案例分析題是難點,教學方法作為教學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考試中經(jīng)常作為案例分析題出現(xiàn),而小組討論式教學法作為能夠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要求的教學方法,更是考查的重點知識。
一、小組討論式教學法
定義: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引導、組織、參與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組成小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以此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適用范圍:已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能查閱利用參考資料,因此適宜在高年級歷史課采用。
作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二、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的使用原則
1.因材施“論”。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的問題應該是學生感到似懂非懂的問題,課堂討論的問題一次不宜太多,討論的時間也不能太長且難易適中。
2.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分組時,可以給本班學生按成績、語言表達能力、性格、組織能力等方面排個隊,然后再進行優(yōu)化組合,并從中挑選一位性格較為開朗、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該組的組長,在實施討論時給本組分配角色,組織討論,做好討論記錄。
3.組織性。教師在課堂中應深入每一個活動小組,引導他們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給組內(nèi)每位成員落實相應的任務(wù)和要求。在討論前除了有明確的分工外,還必須落實相應的討論要求。
三、操作過程
1.課前分組
按照“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以及班級人數(shù)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
2.課前備課
3.課堂討論
(1)教師宣布分組,學生迅速找到其所在組的位置,在小組長主持下,學生先思考,形成自己觀點;然后小組合作相互交流自己的觀點;記錄員作好記錄。
(2)教師深入到小組中適當指導。
(3)組織交流。每組發(fā)言人介紹成果。
(4)組織評價。學生互評、教師激勵、小結(jié)。
4.教師講評各組知識總結(jié),補缺漏。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