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第二節(jié) 洋務運動

★1.洋務運動出現的歷史條件

(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內部政見分歧,洋務派出現。

(2)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漢族官僚集團形成,成為洋務派的中堅力量。

(3)總理衙門的建立,成為推動洋務運動的中央機構。

(4)慈禧太后采取了暫時支持洋務派的策略。

★2.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異同點

在學習西方問題上,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而頑固派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來事物,主張原封不動維護清朝統(tǒng)治,在維護封建專制制度上,二者完全一致,并且聯合在一起反對維新變法運動。

★3.洋務運動的階段性及主要內容

前后共兩階段:第一階段從19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階段從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

主要內容:①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②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③創(chuàng)辦近代海軍;④創(chuàng)力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

★4.洋務運動破產的標志及原因

洋務運動破產的標志是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慘敗。

原因共有四個方面:①西方列強的阻撓,壟斷技術;②頑固派的破壞;③洋務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④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這是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1.洋務企業(yè)的性質和特點

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一系列軍事工業(yè),其特點是官辦,開辦費和常 年經 費全由政府調撥;產品一般由政府調撥軍隊使用,不作為商品參加市場交換;產品不計成本,生產不講效率;每個工廠像一個衙門,由大小官吏分別掌握經濟管理 權,有的工廠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軍隊管理制度;技術和設備依賴外國。這類工業(yè)帶有很強的封建性。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的民用工業(yè)多采用“官督商 辦”形式,以賺取利潤為目的,其產品是商品,并雇傭大批自由勞動力,所以帶有資本主義性質。官督商辦中的“商股”,實際上具有民族資本主義性質。采取這種 形式,是當時中國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但這種企業(yè)處處依賴官僚的蔭庇,缺乏生命力。

★★2.如何認識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對于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應該運用“兩點論”正確加以認識。洋務運動增強了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實力,也有抵制外國侵略的一面,但最終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

★從傾向性看,洋務派要求改變祖宗之法,反對頑固派盲目排外,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既順應發(fā)展了“新思想”,又對后來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客觀效果看,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是中國從傳統(tǒng)手工生產發(fā)展到大機器生產的轉折點,發(fā)展了中國近代的軍事和教育,在整體上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進程。

3.洋務運動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注定是不可能成

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 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yè)的創(chuàng)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yè)的失 敗。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xié)投降,他們所創(chuàng)辦的近代企業(yè)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 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zhàn)爭,洋務派標榜的“求強”“求富

”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至于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可以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來綜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統(tǒng)治阻礙著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新的生產力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外殼中發(fā)展起來的,是同封建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阻礙分不開的。

4.洋務運動性質的分析

長期以來,史學界對洋務運動的性質存在激烈爭論,隨著對洋務運動研究的深入,對 其性 質的認識逐漸達成一致,多數人認為,這既是地主階級的一次自救運動,同時又是地主階級搞的一次改革運動。首先,在“內憂外患”局勢下,在鎮(zhèn)壓農民起義中崛 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槍洋炮,鎮(zhèn)壓了農民起義;同時又試圖通過練兵,興辦軍事工業(yè)和民用企業(yè)來“求強”、“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務運動是一 次地主階級的自救活動。其次,洋務派在不觸動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上,實施了一些變法,引進西方科技,興辦近代企業(yè),改革傳統(tǒng)模式,這與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 潮流是一致的,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5.地主階級抵抗派和洋務派在學習西方問題上的比較

(1)從目的來看

①二者都通過向西方學習,以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但洋務派側重于對國內人民的鎮(zhèn)壓。

②二者在學習西方的目的上有本質的區(qū)別。林、魏學習西方的目的是要抵抗侵略(即 制 夷),并在民族自衛(wèi)戰(zhàn)爭中付諸實踐。洋務派之中雖也不乏抵抗侵略的愛國志士,然而他們的頭面人物搞洋務的根本目的還是在于鎮(zhèn)壓國內人民的反抗,力主“借夷 助剿”,而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妥協(xié)退讓。

(2)從內容和實踐效果來看:

①鴉片戰(zhàn)爭中的抵杭派和洋務派都主張學習西方,學習西方的基本內容也極為相似。但林則徐、魏源等由于受到種種壓抑和打擊,以及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主張未能實現;洋務派則由于客觀形勢的變化,他們的主張付諸實踐,在中國掀起了長達30年之久的洋務運動。

②二者都主張學習西方,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出發(fā)點都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抵抗派沒有也不可能提出一條改變社會的有效方案,洋務派也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關于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1)積極方面:引進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進工具;培養(yǎng)了一批初步掌握科技的知識分子和技術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誘導和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早期發(fā)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開了缺口。

(2)消極方面:由清朝官府舉辦,為維護反動統(tǒng)治服務;軍事工業(yè)主要是為了鎮(zhèn)壓人民革命,不能為國求強;民用工業(yè)是為解決軍事工業(yè)的困難,不是為社會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經營管理腐敗。

經濟上:洋務運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支配地位。明治維新──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影響下,封建領主所有制有所動搖。

政治上:洋務運動──是部分官僚在“內憂外患”形勢下所采取的“自強”措施。明治維新──在內外危機中,德川幕府統(tǒng)治危機嚴重;中下級武士中革新力量聯合新興地主、商人、資本家進行武裝倒幕。

目的:洋務運動──以西方科技為手段,以達到維護封建統(tǒng)治為目的,明治維新── 推翻 幕府,建立以天皇為首的地主、資產階級專政,著手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擺脫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洋務運動缺乏變革的經濟條件,不能擺脫外國資本 主義的壓迫和控制,又不能擺脫封建勢力的阻撓和侵蝕,必然失敗。

培訓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萬無一失?欣瑞教育教師資格證培訓名師帶你輕松備考,掌握考點!各省考試介紹入口,點擊查看更多考試政策>>
    熱門課程:幼師筆試精品課程 | 小學筆試標準課程 | 中學筆試標準課程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 |  手機APP |  微博  教師資格證考試交流群:337331076 | 點擊咨詢: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