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雨后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tài)。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 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 景圖。

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

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cè)出岸沙楓半死,

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

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

系舟猶有去年痕。

(1)這兩首詩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首借此營造了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情?請結(jié)合詩的具體內(nèi)容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黃昏”二字為兩首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情。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能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以有三種答案:

①“應有”更好。二字蘊含豐富,傳達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無此意。

②“猶有”更好,它自然道出,卻出入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xiàn)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機時“應有”二字卻沒有這種意味。

③二者各盡其妙。運用上面各自有利的一面來回答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