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④語體色彩不同
按語體色彩分類,詞語大致可分為書面語、口語、文學語體、科技語體。不同語體色彩的詞語表現出不同的語體風格。在使用詞語時,要根據表達的內容和文 章的體裁,選用恰當的詞語。例如,同學到你家,你向同學介紹說:“這是我爸爸。”使用口語詞“爸爸”很得體,顯得親切隨和;如果你說:“這是我父親。”使 用書面語“父親”顯得過于莊重嚴肅,不太適合當時的語言環(huán)境。如“父親、母親”與“爸爸、媽媽”,前者是書面用詞,后者是口頭用詞。書面語比較莊重,口頭 語比較活潑。再如“黎明、水銀”與“拂曉、汞”,前者是一般用語,后者是特殊用語。“拂曉”常見于軍事語體,“汞”常見于科技語體。
例:帕金森病是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tǒng)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____(該 本)病。
【簡析】“該”是指示詞,指上文說過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語。
⑤感情色彩不同
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貶義、中性三種。如“愛護—保護—庇護”(褒—中—貶),“團結—結合—勾結”(褒—中—貶),“溝通—勾通”(褒—貶)。如 “愛護”是褒義詞,要用在肯定贊揚的方面;“庇護”是貶義詞,要用在否定批判的方面;“保護一是中性詞,在不需要表達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時可以使用。
例: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們仍然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從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_____(臆造 編造)的規(guī)律。
【簡析】“臆造”指憑主觀的想法編造。“編造”a.把資料組織排列起來(多指報表等);b.憑想像創(chuàng)造(故事);c.捏造。“臆造”是貶義詞,“編造”是中性詞,因此應該選用“臆造”
⑥搭配關系不同
有些詞語在使用時一般有比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即使詞性相同的近義詞,它們的搭配對象也有所不同。例如“堅定”和“堅強”,前者常和“立場” “方向”等詞語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配合。再如“交換”和“交流”,前者可與“資料”“意見”“位置”等具體事物搭配,后者可與“文化”“思 想”“人才”“物資”等抽象事物或比較概括的事物相搭配。又如“發(fā)揚”一般與“作風”“傳統(tǒng)”等搭配,而“發(fā)揮”一般與“作用”“功能”等搭配;“改進” 一般與“工作”“方法”“技術”等搭配,而“改善”一般與“關系”“條件”“生活”等搭配。例如“發(fā)揚”多與“傳統(tǒng)”、“精神”、“風格”、“作風”等詞 語搭配,“發(fā)揮”多與“作用”、“特長”、“優(yōu)勢”等詞語搭配。
例:中國文物信息網日前公布了已入圍2005年度全國考古手大新發(fā)現的24個項目名單。適當“新發(fā)現”____(涵蓋 囊括)了石器時代至宋元時期的文化遺銌。
【簡析】“涵蓋”是包括,包容;“囊括”是把全部包羅在內。這里“石器時代至宋元時期的文化遺銌”從搭配關系來看,應該用“涵蓋”。
⑦語法功能不同
有的同義詞詞性不同,它們在造句時表現的語法功能就不同。而詞義差別正是由這個不同的詞性造成的,在辨析同義詞時,要善于抓住這個因素。如“阻礙” 和“障礙”,前者是動詞,主要作謂語,如“阻礙交通”“阻礙他人”等;后者是名詞,主要作主語、賓語,如“障礙排除了”“設置障礙”。再如“訛傳”與“訛 舛”,前者是動詞,能作謂語,后者是名詞,不能作謂語,只能作主語或賓語。
例:故鄉(xiāng)的小溪永遠在我的心中靜靜流淌,輕輕私語, (給予 給以)我精神的撫慰。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