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古詩詞賞析

(一)

江 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注]聲。

[注]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1)詩人為什么“厭聽棹歌聲”?

(2)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參考答案】

(1)詩人離家日久,思鄉(xiāng)情切,厭倦了長期的漂泊生活,所以聽到棹歌聲便心生厭倦。

(2)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xiāng)之感。

【賞析】

“暝 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蒹葭蒼茫,這讓想起了《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對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尋 成了后世詩人心中一個永恒的情節(jié)。因為“道阻且長”,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為永恒。這伊人并不專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時還指皇帝,而更多的 時候指的則是詩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備這種因可望不可即而成為人們永恒追求的特性。嚴羽對于江邊叢生的蒹葭所造成的蒼茫境界頗為敏感,蒹葭是他 詩中的???,在他的《臨川逢鄭遐之之云夢》中有這樣的句子:“明發(fā)又為千里別,相思應(yīng)盡一生期。洞庭波浪帆開晚,云夢蒹葭鳥去遲”。都是“旅情”,一思家 鄉(xiāng)親人,一思旅中好友。然而無論思念的對象如何變化,思念的媒介卻是一如既往,這就是“蒹葭”。而傍晚的“暝色”更為叢叢蒹葭增添了蒼茫之感,也更加突出 了詩人心中的茫然和疑問:“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并非不知道自己的鄉(xiāng)關(guān)何處,只是因避亂才來到江楚,有家而不能歸比無家可歸更痛苦。

“殘 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古人喜歡用殘斷的意象來傳達心中的無奈和絕望,如“殘月”、“笛聲殘”、“夢斷”、“腸斷”等等。殘雪本是天氣轉(zhuǎn)暖春將至的信 息,應(yīng)該是喜訊,可春節(jié)又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詩人卻有家不能歸,不僅不能歸,就連傳書的大雁都斷絕了。詩人的希望和絕望盡在其中了。“新月帶潮生”一 句,使讀者很容易想起張若虛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跡很明顯。但與“殘雪和雁斷”對仗的卻極為工整,于此我們可見詩人的功力。明月與蒹葭一樣,都 是蘊含相思的意象,而用明月寄相思在古詩中更為常見和頻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此時為何時?“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乘月而歸,古 今幾人?大概沒有吧!如果能夠乘月而歸,那份喜悅也早已把月亮給淹沒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既然雁聲已斷,不能傳書,所以只能許愿與 月,托它打探故鄉(xiāng)的消息了。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舟中遠眺,天在水中,水與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樹杪隱隱約約緩緩后退。天無盡,水亦無盡,而行舟又悠悠,這樣的行旅何日是盡頭呢?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離家的日子,詩人是每天都在心頭盤算的。天天盤算著,日子一長也就茫然了,“今幾宿”的疑問,一則說明詩人離家之久,二則表明詩人心中盤算著回家的次數(shù)之頻。槳聲一如游子心中的離家悲歌,一聲聲、一陣陣,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惆悵此時頻極目,江南江北路迢迢”(嚴羽《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雖然棹歌已聽厭,但回家的路卻“迢迢”;縱然厭聽,但還是得遙遙無期的聽下去。

(二)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注]蔡家親:表親。

(1)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從情景關(guān)系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

【參考答案】

(1)此詩表達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帶悲)的感情。

(2)以悲景寫哀情;不著悲字而悲情自現(xiàn)(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寫情,而將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賞析】

司 空曙和盧綸都在“大歷十才子”之列,詩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從這首詩,尤其是末聯(lián)“平生自有分(情誼),況是蔡家親(羊祜為蔡邕外孫,因稱表親為蔡家 親)”,可以看見他倆的親密關(guān)系和真摯情誼;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涼。據(jù)《唐才子傳》卷四載,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為“性耿介,不干權(quán) 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這首詩正是作者這種境遇的寫照。

前 四句描寫靜夜里的荒村,陋室內(nèi)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發(fā),通過這些,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充滿著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 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詩境淺說》說,這首詩“前半首寫?yīng)毺幹?,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為律詩一?rdquo;。從 章法上看,確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總的傾向是統(tǒng)一于悲。后四句雖然寫“喜”,卻隱約透露出“悲”:“愧君相見頻”中的一個“愧” 字,就表現(xiàn)了悲涼的心情。因之,題中雖著“喜”字,背后卻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發(fā),互相映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這就是 “反正相生”手法的藝術(shù)效果。

比興兼用,也是這首詩重要的藝 術(shù)手法。“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不是單純的比喻,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烘托氣氛,特別富有詩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 是頗為貼切的。樹葉在秋風(fēng)中飄落,和人的風(fēng)燭殘年正相類似,相似點在衰颯。這里,樹作為環(huán)境中的景物,起了氣氛烘托的作用,類似起興。自從宋玉《九辯》提 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fēng)落葉,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氣氛,“黃葉樹”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緒。比興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云:“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 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yōu):‘善狀目前之景,無限凄感,見乎言表。’”其實,三詩之妙,不只是善于狀景物,而且還善于設(shè)喻。司空曙此詩頷聯(lián)之所以“為優(yōu)”,在 于比韋應(yīng)物、白居易詩多了雨景和昏燈這兩層意思,雖然這兩層并無“比”的作用,卻大大加強了悲涼的氣氛。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說:“‘雨中’‘燈下’雖與 王摩詰相犯,而意境各自不同,正不為病。”王維《秋夜獨坐》:“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這兩句純屬白描,是賦體,并不兼比;不僅意境不同,手法亦自有 別。馬戴《灞上秋居》:“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語雖近似司空曙,但手法也并不一樣,這里只寫灞上秋居漂泊異鄉(xiāng)孤獨寂寞的情景,不曾以樹喻人,沒有比 的意思。司空曙“雨中”、“燈下”兩句之妙,就在于運用了興而兼比的藝術(shù)手法。

網(wǎng)校課程:想快速通關(guān),怎樣讓備考萬無一失?欣瑞網(wǎng)校教師編制培訓(xùn)名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協(xié)議保過班,不過全退!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學(xué)習(xí)交流平臺:微信 | 手機APP | 微博 | 教師編制考試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師資格證考試交流群:99528015   教師編制考試筆試課程 | 教師編制考試面試課程  點擊咨詢: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