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3、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有新的內容和形式,其特征:創(chuàng)作上世俗因素為主體,主調音樂占絕對優(yōu)勢,形式結構嚴謹勻稱,樂思發(fā)展富于邏輯,音樂中的矛盾沖突突出。產出了交響曲等重大音樂體裁。
4、出現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維也納古典樂派三杰,對后世音樂產生了重要影響。
【歌劇改革與喜歌劇的發(fā)展】
一、格魯克對歌劇藝術的改革
1、格魯克及其作品
格魯克(1714-1787)是德國作曲家。
代表作品《奧菲歐與猶麗狄西》(1762年)、及《阿爾希斯特》(1767年)
2、格魯克歌劇改革的原則及特征
(1)音樂服從于詩和劇情的需要,戲劇內容的闡釋是第一要素。
(2)放棄了返始詠嘆調的表達,刪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花腔唱法。并用有伴奏的宣敘調,代替 “清唱宣敘調”,詠嘆調與宣敘調差別不大。
(3)歌劇序曲成為歌劇的一部分,表達該歌劇的內涵。
(4)管弦樂在歌劇中根據內容的需要烘托劇情的發(fā)展,而不僅僅處于伴奏的地位。
(5)減少獨唱的部分,加強樂隊及合唱團的作用,舞蹈也去掉了與歌劇內容不符的嘩眾取寵的片斷。
從歌劇《奧菲歐與猶麗狄西》中看格魯克的歌劇改革
① 序曲 ② 宣敘調 ③ 詠嘆調 ④ 合唱 ⑤ 樂隊 ⑥ 芭蕾 ⑦ 舞美
二、喜歌劇的發(fā)展
18世紀20-30年代,在意大利歌劇處于衰退時,出現了另一種形式的歌劇――喜歌劇(opera buffa)。
最初是“幕間劇”(inter-mezzo),約演10-15分鐘,一般有兩個角色常以幽默詼諧等形式表演,取悅觀眾。后來,這種幕間劇脫離正歌劇而獨立,形成了一種與正歌劇相對應的喜歌劇形式
1、意大利喜歌劇:佩格萊西的 《女仆作夫人》
2、法國喜歌?。焊窭滋乩锏摹丢{心王理查》
3、英國的民謠劇:佩普什的《乞丐歌劇》
4、德國的歌唱?。合@沼玫聡母枨{為當流行的英國民謠劇劇本《魔鬼出籠》重新配曲。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