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古典主義時期
【簡述18世紀意大利喜歌劇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18世紀初期產(chǎn)生了喜歌劇,逐漸成為受歡迎的歌劇體裁。它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是平民百姓,劇情通俗幽默,風格輕松活潑,以說白和對話取代了朗誦性的宣敘調(diào),令觀眾易于理解,倍感親切。
喜 歌劇的前身是“幕間劇”,即正歌劇幕間休息時演出的小滑稽戲,還有羅馬歌劇中小丑形象的男仆角色,都是喜劇因素的先現(xiàn)。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 佩爾戈萊西的喜歌劇《女仆作夫人》在那不勒斯上演,標志著意大利喜歌劇的誕生。劇中兩個主要角色為女高音和男低音,充分發(fā)揮男低音的潛力是喜歌劇的成就之 一,音樂包含了一首意大利序曲,五首詠嘆調(diào)和兩首二重唱,是喜歌劇的典型結(jié)構(gòu)。
洛戈羅西諾和加盧皮的喜歌劇加入了終場重唱,即一幕終場 時,全體角色陸續(xù)登上舞臺參加重唱,舞臺氣氛越來越活躍熱烈,直至達到高潮,終場重唱成為喜 歌劇所特有的組成部分。18世紀中葉,嚴肅、傷感的情節(jié)出現(xiàn)在喜歌劇中,形成“嚴肅的喜歌劇”,代表作有皮欽尼的《好姑娘》,帕謝埃羅的《塞維利亞的理發(fā) 師》和奇馬羅薩的《秘密婚姻》。
1752年,一個意大利喜歌劇團到巴黎歌劇院演出,主要劇目就是佩爾戈萊西的《女仆作夫人》,演出受到熱 烈的歡迎,卻也引起一場“喜歌劇論戰(zhàn)”,以 國王貴族為首的保守派支持呂利、拉莫的正歌劇,以啟蒙思想家盧梭、狄德羅和格里姆為代表的激進派支持意大利喜歌劇。“喜歌劇論戰(zhàn)”推動了法國喜歌劇的發(fā) 展,法國喜歌劇的前身是民間的集市劇,是混有對白、歌唱、舞蹈和鬧劇的通俗娛樂形式,音樂幾乎全部依賴“沃德威爾”——即流行歌曲。在意大利喜歌劇的影響 下,法國喜歌劇蓬勃發(fā)展起來,1752年成立了法國喜:歌劇院,上演了盧梭創(chuàng)作的喜歌劇《鄉(xiāng)村占卜師》,集中體現(xiàn)了盧梭美學觀的精髓:簡單的情感,回歸自 然,平民的正義。
18世紀法國喜歌劇的作品還有:費利多爾的《湯姆·瓊斯》、杜尼的《收割者》、蒙西尼的《冒失的招供》,以及蒙西尼的《逃兵》和格雷特里《獅心王理查》等“嚴肅的喜歌劇”。
英 國本土的喜歌劇是民謠劇,以滑稽故事為內(nèi)容,交織著說白和音樂,音樂往往采用民間曲調(diào),如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的民歌和舞曲,加人流行音樂,并 借用當時著名作曲家普賽爾,亨德爾、柯雷利等人的音樂,進行模仿和改編。劇本常帶有諷刺性..針對英國的政治、社會生活和意大利正歌劇中的陳規(guī)陋習進行嘲 弄。
18世紀最著名的民謠劇是1728年在倫敦上演的《乞丐歌劇》,約翰·蓋伊作劇,佩普施選擇和改編曲調(diào),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小偷馬其什 的愛情故事,來 揭露社會道德品質(zhì)的墮落,并突出諷刺了沃波爾(當時的英國首相)政府。劇中主角都為社會下層人物強盜、流氓、小偷,妓女和收賊贓者,音樂除吸取當時的流行 歌曲、填詞民歌外,還采用了普賽爾和亨德爾歌劇的著名曲調(diào),意在嘲笑意大利正歌劇的刻板僵化。《乞丐歌劇》上演后獲得巨大成功,僅1728年初的一季就連 演62場,創(chuàng)英國歌劇上演的新紀錄。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