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一)聲樂音樂
巴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認為“人類生活的全部中心就是贊頌上帝”,他的聲樂音樂大部分都是宗教內(nèi)容,反映了一位宗教藝術家的心聲。主要有彌撒曲、受難曲、康塔塔、清唱劇、經(jīng)文歌等。
巴赫共寫作了5部彌撒曲,其中,《b小調(diào)彌撒》最負盛名,它綜合了那個時代音樂的所有成就,有歌劇、協(xié)奏曲、舞曲的影響,還有高超的對位技法,其宏偉壯麗的風格,已不可能將其作為宗教儀式配樂,而是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
巴 赫共寫作過5部受難曲,但只有《馬太受難曲》和《約翰受難曲》完整保存,作品采用敘事和代言結(jié)合的手法,即由一位敘事者講述故事(敘事),幾位歌 手分飾耶穌、猶大、彼拉多等角色,以獨唱詠嘆調(diào)描述心理和抒發(fā)感情(代言),合唱隊代表群眾,詠唱贊美詩,或?qū)∏榧右栽u述。在這兩部作品中,巴赫均以沉 思默禱的大型合唱作為整部受難曲的框架,插入精致的詠嘆調(diào),將敘事性、抒情性和戲劇性的因素有機結(jié)合,體現(xiàn)出歌劇所特有的語匯和風格。《馬太受難曲》構(gòu)思 宏大,共78曲,1729年在萊比錫首演時,由四位獨唱者、三個合唱隊、兩個管弦樂隊和兩架管風琴組成龐大的演出陣容,令人嘆為觀止,是無以倫比的宗教聲 樂巨作。
康塔塔是巴赫寫得最多的宗教聲樂音樂。巴赫在萊比錫工作時,曾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可供5年使用的康塔塔,現(xiàn)完整保存195首。這些作品顯 示出巴赫康塔塔的重 要特點:內(nèi)容來自《圣經(jīng)》,一般持續(xù)20一25分鐘,既有獨唱者演唱的“獨唱康塔塔”,也有獨唱、重唱、合唱連綴而成的“合唱康塔塔”,廣泛運用眾贊歌的 素材來寫作。巴赫的教堂康塔塔通常以賦格式的合唱開始,隨后是一系列宣敘調(diào)和詠嘆調(diào),最后以四聲部眾贊歌結(jié)束。眾贊歌的使用是巴赫康塔塔最顯著的特點,他 以豐富多彩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德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有時引用眾贊歌的詞,有時引用旋律,或采用這原始素材另行編曲,更多地是通過改變調(diào)性、和聲、織體、節(jié)拍 甚至體裁,為古老的眾贊歌注入新時代的活力,在他留存下來的康塔塔作品中,超過八成是以眾贊歌結(jié)束的。其教堂康塔塔的代表作有第4首《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 上》、第80首《我主是堅固的堡壘》和第140首《醒來,一個聲音在高喊》。
巴赫的20多首世俗康塔塔是為各種世俗節(jié)慶而寫的,如婚禮、 葬禮、市鎮(zhèn)官員的選舉、慶典、紀念日,甚至教堂新管風琴的落成等,其中大部分被他本人稱 為“音樂戲劇”,如《太陽神與牧神的爭斗》,以及著名的《咖啡康塔塔》和《農(nóng)民康塔塔》等,世俗康塔塔不包含眾贊歌,常以詠嘆調(diào)或重唱結(jié)束,有的段落帶有 舞曲性質(zhì),是巴赫音樂中較為親切活潑的部分。
巴赫的清唱劇是由一系列獨立的康塔塔組成,如《圣誕清唱劇》就是由6個教堂康塔塔組成,內(nèi)容上并無聯(lián)系。巴赫還留下6首經(jīng)文歌,有為無伴奏雙合唱隊寫作的,也有為五聲部合唱和四聲部合唱加管風琴通奏低音寫作的,如著名的《歌唱上帝》。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