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情緒理解是指個體對面臨的情緒線索和情境信息進行解釋的能力,主要包括對面部表情的識別、對引發(fā)情緒的情境的認知和理解兩方面。近二十年來,心理理 論(Theory of mind)成為兒童社會認知發(fā)展研究的一個熱點,情緒理解被認為是心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兒童心理理論的研究中情緒理解被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主要包 括:對基本情緒表情和引發(fā)情緒的情境識別、基于愿望的情緒理解、基于信念的情緒理解和對混合情緒或沖突情緒的理解。
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情緒理解能力處于不斷發(fā)展的狀態(tài),童年早期是兒童情緒理解能力迅速發(fā)展的階段。情緒和語言一樣具有服務社會 交際的功能,被視為語言交際的重要補充,是個體生存和適應的工具。表情是情緒的外顯行為,是個體之間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兒童對他人面部表情的識別 并不是僅僅針對表情本身而是理解某種面部表情背后所蘊含的情緒內(nèi)涵。嬰兒很早就具備了識別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有研究表明,2歲的兒童已經(jīng)能夠正確辨別他 人的面部表情、談論和情緒有關的話題,能夠正確對高興和悲傷面部表情的照片進行分類,能夠區(qū)分出這些情緒高低強度。
學齡前期的兒童開始能夠在一個信念—愿望框架環(huán)境中理解情緒,能夠理解情緒與愿望、情緒與信念之間的關系。這一時期兒童已經(jīng)能夠超越嚴格的情境限制 來解讀情緒,兒童對情緒的理解具有了相對性,開始明白情緒反應具有主觀性。兒童開始了解不同的個體對同一情境或事情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能夠基于自己的信 念去預測他人的情緒反應;能夠理解一種情境可以引發(fā)兩種性質(zhì)不同的情緒。有研究表明,3歲左右的兒童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個體的愿望判斷由此產(chǎn)生的情緒預期他人的 行為,如Yuill的研究發(fā)現(xiàn),3歲的兒童能夠準確地預測出故事主人公在扔出的皮球被期望的對象接到時和被另外一個對象接到時的情緒表現(xiàn)。
最早對基于信念的情緒進行研究的是Harris 和Johnson等人,之后Baron-Cohen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兒童對愿望和信念引發(fā)的情緒的理解。這些研究表明,在兒童情緒理解的發(fā)展過程中基 于信念的情緒理解出現(xiàn)晚于基于愿望的情緒理解?;旌锨榫w的理解是指個體意識到同一情境可以同時誘發(fā)兩種不同甚至矛盾的情緒反應。
兒童混合情緒理解能力的獲得表明其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然而,由于對混合情緒概念界定的差異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選擇的不同, 兒童對混合情緒理解的年齡問題沒有得到一致的結(jié)論。Harter等人利用兒童自傳式敘述的方法研究4-12歲兒童對混合情緒的理解發(fā)現(xiàn),7歲兒童只能理解 同一性質(zhì)的混合情緒;到11歲之后,兒童才能正確理解同一情境能夠引發(fā)兩種矛盾情緒。而Steele采用向被試呈現(xiàn)故事人物情境讓兒童解釋故事人物的情緒 反應的方法考察兒童對混合情緒的理解,研究發(fā)現(xiàn)5-6歲的兒童已經(jīng)能夠辨別出故事人物的混合情緒。有關情緒理解的研究多集中在對基于愿望和信念的情緒理解 上,對于混合情緒理解的研究應給與更多的關注,進一步澄清兒童混合情緒理解能力獲得的機制等。
網(wǎng)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萬無一失?欣瑞網(wǎng)校教師編制培訓名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協(xié)議保過班,不過全退!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 | 手機APP | 微博 | 教師編制考試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師資格證考試交流群:99528015
教師編制考試筆試課程 | 教師編制考試面試課程 點擊咨詢: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