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復習要點】
一、學生的認知差異及其教育含義
認知過程:指學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 體現為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等個別差異。
(一)認知方式差異
1、定義: 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風格。
2、認知差異表現
(1)場獨立與場依存
提出者:威特金
場獨立性的人對事物的知覺和判斷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常根據自己的內部參照,獨立進行分析判斷;場依存性的人較多地依賴外在參照知覺事物,或者難以擺脫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和干擾。
(2)沉思型與沖動型
學生對問題解答的速度和準確性方面的差異。
所謂沉思型是指對問題的解答速度較慢但錯誤較少的類型;
所謂沖動型是指對問題解答速度較快但錯誤較多的一種類型 。
③輻合型與發(fā)散型
提出者:吉爾福德(美國)
(二)智力差異
1、智力反映了一個人的聰明程度,而且這種聰明程度可以通過智力測驗所測定的分數(智商IQ)來衡量;
2、智商呈常態(tài)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為少數,多數人的智力處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納量表(比率智商)
韋克斯勒量表(離差智商)
4、差異表現: 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 。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